簡儀模型 製作過程-- (4)

自製天文儀器 望遠鏡腳架 赤道儀 杜蘇式<br> 開放式衍架式 鏡筒 望遠鏡配件 主鏡座 副鏡座
回覆文章
頭像
Wongsir
壇主
文章: 3991
註冊時間: 週六 28 6月, 2003 12:03
聯繫:

簡儀模型 製作過程-- (4)

文章 Wongsir » 週五 09 4月, 2004 00:04

蔡sir 審查模型工程進度
圖檔

鬆漆-1
圖檔

鬆漆-2
圖檔
最後由 Wongsir 於 週六 12 3月, 2016 13:45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Wongsir
壇主
文章: 3991
註冊時間: 週六 28 6月, 2003 12:03
聯繫:

文章 Wongsir » 週五 09 4月, 2004 00:10

簡儀完成圖
(由北向南看)
圖檔
最後由 Wongsir 於 週六 12 3月, 2016 13:46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01307699d
紅巨星
文章: 401
註冊時間: 週二 09 3月, 2004 15:35

文章 01307699d » 週六 10 4月, 2004 01:49

我想問簡儀有咩用呀???

頭像
Wongsir
壇主
文章: 3991
註冊時間: 週六 28 6月, 2003 12:03
聯繫:

文章 Wongsir » 週六 10 4月, 2004 13:41

01307699d 寫:我想問簡儀有咩用呀???
簡儀是古代天文學家測量天體的儀器,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於公元1276年創造.
這種支架結構和現代望遠鏡中使用的赤道儀裝置,其原理完全一樣.它是那個時代
一項先進技術,比歐洲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發明(1598年)類似的裝置早三百多年.


Wongsir
10-4-2004

頭像
Wongsir
壇主
文章: 3991
註冊時間: 週六 28 6月, 2003 12:03
聯繫:

文章 Wongsir » 週六 10 4月, 2004 14:21

簡儀結構分析

元代郭守敬於至元十三年對傳統的渾儀環圈相互遮擋的缺失進行革命性改革,將渾儀簡化成「簡儀」,所以在結構上「簡儀」比渾儀要精簡許多。

他取消了渾儀中的白、黃道環,並且分解為二個互相獨立、結構簡單的赤道裝置和地平裝置,將窺管改成窺衡,另增加立運環而創構成「簡儀」。


簡儀的赤道裝置是:
北高南低的二支架托著正南北方向的極軸,圍繞著極軸旋轉的是四游雙環,四游雙環二面刻著周天度數(365.25古度),中間夾著可以繞四游環中心遊轉的窺衡。窺衡二端安有十字絲,這是後世望遠鏡中十字絲的始祖,大大提高了觀測的準確度。

為了校正儀器的極軸,簡儀上安裝了一「候極儀」,其由定極環和一塊銅板組成。銅板和定極環小孔連線與儀器轉動軸線平行。校正時就從銅板孔觀測北極星週日視運動軌跡中心在定極環內的中心位置。

為了校正儀器安裝的方向,簡儀的底座上安裝了「正方案」。「正方案」除了能夠在裝置簡儀的時候用來校正簡儀的方位外,平日也能如同圭表般測日影。

簡儀的地平裝置是「立運環」,它包括一固定的地平環和一直立可旋轉的「立運環」。這立運儀在我國儀器史上尚屬首創,其可同時測量天體的地平方位及地平高度;其結構與近代測量上實用的經緯儀、航空導航羅盤同類型。

圖檔

圖檔

取材自: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Web-Title/china/ ... isplay.htm
最後由 Wongsir 於 週六 12 3月, 2016 13:46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Wongsir
壇主
文章: 3991
註冊時間: 週六 28 6月, 2003 12:03
聯繫:

文章 Wongsir » 週六 10 4月, 2004 14:33

中國元初天支學家郭守敬創造的一種天文儀器,因為是將結構十分繁複的早期渾儀(唐宋以前)加以革新簡化而成的,故稱簡儀。
郭守敬摒棄了把測量三種不同平標的圓環集中在一起的做法,廢除黃道座標環組,把地平和赤道兩個座標環組分解成獨立的裝置,即今所謂地平經緯儀和赤道經緯儀。

同時廢棄了渾儀中的一些圓環,赤道裝置中只保留四游、百刻、赤道三個環;地平裝置中除了地平環外,還增加一個立運環。
其中百刻、地平兩個環是固定的,四游、赤道兩環可以繞極軸旋轉,立運環則繞垂直軸旋轉。

簡儀中的赤道經緯儀與現代望遠鏡中廣泛應用的天圖式赤道裝置的基本結構相同,有北高中低兩個支架,支撐可以旋轉的極軸。極軸的南端重迭放置固定的占刻環(唐、宋稱之為天常環)和遊旋的赤道環。因此,除北天極附近外,可對整個天空一望無餘,中像渾儀那樣有許多障磴觀測的圓環。

為了減少百則環與赤道環的摩擦,郭守敬在兩環之間安裝四個小圓樸瞻,這種結構與近代「滾柱軸承"減少摩擦阻力的原理完全相同。

  四游雙環中的方村形窺管被撤去三個柱面,稱為窺衡。窺衝的兩端各有側立「橫耳",耳中有直徑六分的圓孔,孔中央各裝一根細線。觀測時使兩條細線與星重合,以防止人目位置不正所產生的誤差。為了觀測兩個天體的赤經差,在簡儀赤道面上安裝兩條界衡,可容兩人同時觀測。

 簡儀中的地平經緯儀稱為立運儀,它與近代的地平經儀基本上相似。它包括一個固定的地平環和一個直立的、可以繞鉛垂線旋轉的立運環,並有窺衡與界衡各一,用以測定天體的高度和方位角。
 
  簡儀的另一成就是提高了刻度分劃的精細程度。元以前的儀器只能準確到一度的十二分之一。簡儀的百刻環上每刻等分為三十六份,四游環上每度等分為十份,比唐宋時代的渾儀大大前進一步。

  簡儀底座架中裝有正方案,用來校正儀器的南北方向。座架上開有水溝,用以平準儀器。簡儀的極軸兩端附有候極儀,用以校正極軸方位。

  明英宗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按郭守敬所製儀器仿製的儀器中有簡儀一架,明清兩代欽天監用於觀測,以後就留在北京古觀象台,抗曰戰爭前遷往南京,現陳列於紫金山天文台。


取材自:
中國古代天文儀器
http://juns.uhome.net/big5/ast-date/ast ... 11_6_1.htm

回覆文章

回到「自製天文儀器 diy Astro Equipment」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1 位訪客